精心磨课促成长 潜心教研绽芳华
-题记
为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提升综合育人水平,依据学校《关于开展2023-2024-1学期“磨课”专项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023年9月21日下午,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第一教研室和第二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了磨课教研活动,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维民教授、院长助理余霞副教授莅临指导。本次磨课以课程组为单位,由各课程组组长主持,全体课程组教师参与,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研讨。
师范技能课程组王婷老师代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进行了现场磨课。王婷老师首先以一个极具趣味的warming up 活动导入本课,然后以阅读课型为例,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王院长肯定了王婷老师的充分准备、语言表达以及教姿教态,同时对教学设计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做了相关建议,课程组均表示受益匪浅。
高级英语课程由组长舒正老师主持,谢路老师分享了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参会老师分别对谢路老师的教学展示各抒己见,并对如何优化该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头脑风暴。在磨课讨论环节,王维民院长建议高级英语课程组应充分利用课程组优势,分工协作继而实现教学共享。同时加强对i-test等在线平台使用以加强形成性评价,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综合英语组罗燕、周倩、肖丽、黄韵颖、杜振宇、宋洁、陈俊宏等老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等展开了热烈探讨。其中陈俊宏老师在课堂教学创新上提出了“课堂派”的使用。借此平台,教师可根据多个互动环节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基于实时数据,对学习内容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讲解。此类教学创新工具的使用得到了课程组的一致好评。
秉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口语组教师主要对口语教学内容如何更新做了详细的探讨。刘慧玲老师提出建立时事资料库,结合课堂思政融入课堂;潘巧老师进一步建议将口语资料库分思政类和热点类,由老师作为资料的筛选者,调动学生完成资料的收集,保持资料更新。
听力组陈雪瑶老师以英语视听说I Unit3 Life around the world为例展开了现场试讲。首先,陈老师以比赛的形式带领学生听材料并书写关键词,接着亲身示范如何记关键词,随后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知识背景等猜测还原材料内容。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方式方法,思路清晰,教态大方得体,得到了课程组的一致肯定。
写作课程组由组长何蔡老师主持,任舒翼、胡仲彬、付云和彭阳华老师一起开展了教学研讨。胡仲彬老师以自身教学出发,特别分享了学生单词量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彭阳华老师认为英语写作基础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
语言学课程组组长朱珣老师首先向在座的老师分享了我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语言学概论》经典教学案例“morphology”的授课框架及教学内容,揭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盐溶于水,润物无声。在磨课环节,黄均老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化抽象为具体。赖庆老师则通过视频呈现、作业设计、学生讨论与教师点评,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特色英文表达的构成与隽永的中华内涵。
翻译课程组由石铭玮老师主持,他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讲解中讲到了语言功能学说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同时结合这两种翻译理念并分析本次课堂的散文案例-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在《英汉笔译基础》的“增译”技巧讲解过程中,钱龙教师强调教师授课需选择合适的原文,原文的主题和内容应与学生的背景知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周薇老师讲到了中国佛经翻译史。最后,老师们就各自侧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案例的讲解经验进行了交流。
文学课程组何理璐老师就《英语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进行展示,以The Devil Wears Prada为案例单元,详细介绍了各个教学步骤。其中导入活动具有创意,以电影海报、卡片、PPT、视频片段等多媒介的教学材料进行构建,从感官视角全面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磨课研讨环节,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提出了结合大三学生的学情适当丰富与文化、文学相关的拓展知识等建议。
商务英语专科组由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副主任曾雯主持,尹筱艺、李薇、周璐、洪叶、赖文怡、苟薇等老师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其中,洪叶老师以第一单元Companies为例,引入新鲜有趣的案例,辅以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商务场景,加深学生对企业底层架构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参与度与体验感,获评良好。
整个磨课过程中,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准有力。小到PPT的字体、图片和措辞,大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授课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授课老师和参评老师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出了精彩的火花。此次磨课活动让全院教师真正感受到集体磨课的智慧,大家在磨课中历练、在磨课中收获、在磨课中成长。外国语学院将持续以磨课为手段,确保每位教师教学“人人过关”,课程“门门过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体教师也将不忘初心,潜心立德树人,狠抓落实,补齐短板,以更扎实的基础和更充分的准备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