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23日,第七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0余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本届论坛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外传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如何通过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本届论坛下设6个平行分论坛,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翻译研究与阐释”、以及“中共党史对外译介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等议题展开研讨。应会议主办方邀请,外国语学院语言学课程组组长朱珣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在第一分论坛上发言。
2023年7月22日下午,在青海民族大学文实楼1605教室,朱珣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宣读了其研究成果“中央文献旅程隐喻的英译策略探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探源”。朱珣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其英文版为重要语言对比语料,借助Pragglejaz Group于2007年开发的的隐喻识别方法,甄别并着重探讨其字里行间常存的旅程隐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和操作技巧。宣读完毕,分论坛点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李欣教授对朱珣的发言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肯定了对标认知隐喻的高度,探讨适用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旅程隐喻的语言转换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表示,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央文献翻译研究既是认知语言学指引翻译现象的强有力佐证,也是促进中央文献的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助力。
本次“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协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是国内关于政治文献对外翻译与研究的高端学术活动,意在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传播搭建研讨对话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和成果发布平台,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通过此次参会,朱珣不仅为“推动中央文献翻译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贡献了文理学术力量,同时也学习了其他学者的相关成果,这对我校外语专业课程,特别是翻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