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教研的步伐不停歇。2022年8月19日14点,大学外语教研室在云端开展了大学外语教研室赛教融合系列讲座之一——大学英语教学赛事经验分享。会议邀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三等奖的王琴老师分享参赛经验。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李芍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代表参会。
会议中,王琴老师从参赛意义、备赛步骤、备赛重点和注意事项四个维度展开分享,并结合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的具体环节和教授评价,为全体教师展现了完善且具体的参赛步骤和重点。

首先,王琴老师阐述了参赛意义,从教学角度而言,可以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加强同行交流,从个人角度而言,能够提升教学能力并且拓展职业道路。接着,王琴老师展示了备赛步骤,包括研读章程,明确赛题,选择教材和单元话题,开展教学设计,填写参赛资料。王琴老师强调,在研读章程,明确赛题时需要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而在选择教材和单元话题时,第一,需要确定比赛的出版社和教材,第二,需要确定讲解部分,读写或者听说,第三,看单元主题,根据单元主题发掘思政元素,从而确定单元话题。

王琴老师主要讲解了备赛重点。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走“进”文本需要根据实际和语境忠实理解,跳“出”文本则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能动、理性、全面的人。教学设计需要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要平衡好教材使用和思政育人,完整分析教材,包括其编写理念、主题选择、语言素材以及练习活动等;改编教材时需要考虑时候有必要增加过多新内容,减少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课时因素、学生水平和班级规模,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思政育人方面,以“渗透理论”和“隐型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课程为载体,以外语课堂为途径,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其本质在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情怀塑造,“育德于无形,寓教于无声”。


会议最后,王琴老师列举了一系列注意事项,提醒准备参加比赛的教师要随机应变,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和处理。

分享结束后,李芍主任对此次分享做出总结。教师组队参加比赛的意愿较高,但需要提升对于比赛内容的熟悉度,做到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对于教学理论等基本内容,需要先深入理解,彻底吃透,再应用到教学设计当中和教学活动当中,如此才可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