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持续探索课程考核方式,以期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反拨效应。英语教研室致力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贯彻执行学校三全育人的方针指导,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创新考核方式的道路上亦是勤耕不辍。课程考核采取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开卷考查、实践考核等多种考核办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学考核模式。
经过多次探讨尝试,在“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学思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英语专业教研室加大了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比例,同时探讨了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题型单一、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改变。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通过巧妙设计题型和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强、全面型的应用人才;突出过程考核,具体体现为平时成绩在课程综合评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为进一步适应教学环境和发展,专业知识类、文化类、听说类课程进行了更为适应学生课程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的调整。以《英语口语II》为例,该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模式,侧重学生实际交际的语言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改变,也使学生明白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鉴于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英语专业持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丰富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评价,切实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营造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学思结合的教学氛围,强化了其拓展性、针对性、人性化的特点,也体现着课程的融合。
英语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经一个学年的运行和完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证明这一举措更加科学高效,也得到师生的共同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