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12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一带一路’多语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我院英语系副主任余霞参会并做了学术发言。
开幕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建华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陈新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舆情与文化安全战略研究所所长郭继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赖良涛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乔小六教授、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伟华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承宇教授先后做了主旨发言。罗选民教授讲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中国文化和学术走向世界的精神动力。必须要知道对象国文化的需求,不同的心智,甚至不同的表达方式。具备文化自觉的学习者能够在中西话语体系中取得足够的主导权,能够平地开展中西学术的交流和对话,才最终促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共生与繁荣。王建华教授提出多模态对外文化传播理论需要建立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之上,突出信息在多模态符号传播中的信息等值性,基于翻译学和传播学两大学科进行理论架构,强调信息接收者即受众的认可程度。党争胜教授提出教育改革应分类发展,稳步革新,永担使命。陈新仁教授研究提出外语服务能力的概念,认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服务机会,加强学生的语言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创业精神,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外语服务能力,实现外语专业人才的市场经济价值。
作为大会重要发言人,余霞老师在分会场第四组“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域外传播”以“韦利诗歌翻译之典故翻译研究”进行了学术发言。她提出涉及韦利在诗歌翻译中对典故的处理,国内外研究中大多研究都倾向于研究他的直译和异化翻译鲜有人提出韦利对典故提出的详尽注解。论文会详细研究韦利对中国典故的理解,他所翻译的典故以及他在翻译文本中提供的详细注解。尝试充实前人对韦利研究的不足部分,更客观地认知中国诗歌在西方传播和接受的心理,丰富国内翻译界对诗歌翻译中典故翻译的研究。余霞老师的发言获得了与会者一致好评,并得到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俞理明教授的肯定与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