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2025招生季 【英语】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2025-04-15 16:56

英语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英语(师范)专业

  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开始创办英语本科专业,迄今已培养了9届约5100余名本科毕业生,其中约11.5%考上国内硕士研究生,3%被国(境)外及港澳地区录取升硕。培养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英语教师是本专业的最大特色。师范类人才培养是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培养模式,并根据新国标师范生培养标准进行优化。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专业和英语教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英语专业及教学有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培养学生从事中小学及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英语专业语言类课程之外,特别注重学生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研习。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实施“外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英语+ 辅修专业”,如“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或“法律”等培养模式,获得第二学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外语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英语(翻译)专业

  按翻译人才进行培养,跨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该培养方向的最大特色。该专业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于翻译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设,特别注重学生的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中西文化、拥有跨语言和跨文化传通的基本素养,掌握AI翻译技能,具有娴熟的英汉双语、双向交际能力,熟悉外事、外经贸工作通则的复合型口译、笔译应用型人才。

  相应的特色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接续口译、同声传译入门、文体与翻译、专题口译、英汉/汉英笔译基础、西方翻译理论导读、翻译概论、英语翻译测试、人工智能辅助翻译、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国文化英文讲堂等。顺应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充足校企合作的翻译见习、实习、实训的机会。同时,也可通过实施“英语+ 辅修专业”,如“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或“法律”等培养模式,获得第二学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外语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成都平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深厚教育情怀和良好师德修养,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扎实教育理论,先进教育理念和娴熟教学技能;拥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育人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思维和反思意识;能在中学及义务教育学校胜任英语教育教学与管理等工作的校级骨干教师。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培养目标1: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育人使命感,为人师表,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成为“四有”好老师。

培养目标2:

  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素养,能够合理运用教育原理、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具备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初步的第二外语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能够组织本学科的教师开展备课、教研等活动,能够开展校级示范课教学活动,能对本校新进教师进行培训。

培养目标3:

  具备管理班级、组织活动、评价学生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建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职责;具有教育情怀,认同中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有意识地将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互融入,达成综合育人目标。

培养目标4:

  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动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能借鉴吸收国内外中学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持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擅长沟通合作。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川渝经济区、面向全川、辐射西南地区,面向当前新质生产力和英语翻译工作不断发展的需求,围绕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较高的人文综合素养,较强的自主学习、思辨与创新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身心健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业后翻译、教育、外事、文化、商务等行业、领域、部门从事翻译、教学、外事交流、文化传播、商务洽谈等工作的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体现在:

培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了解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熟悉并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使命感,爱岗敬业,师德师风高尚。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拥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努力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翻译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2: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熟知文学、语言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熟知第二外语的相关知识。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能较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培养目标3:

  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知识和熟练语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深化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具备口笔译实践运用能力,熟悉翻译基础理论,熟悉并能在翻译实践中借助翻译工具来高效、准确完成翻译任务,了解翻译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和规律。能够处理各种专业领域的翻译任务,能够在多语种、多文化背景下胜任复杂的翻译工作。

培养目标4:

  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从事翻译工作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融合能力,能胜任外事外贸部门、语言信息服务部门,及相关其他领域从事翻译、商务或其他语言服务类工作,持续促进专业和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变革,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职业竞争力。

英语(师范)专业主干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训练、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技能、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高级英语、第二外语(日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英语(翻译)专业主干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训练、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中西翻译理论概论、英语翻译测试、语言学导论、英汉笔译基础、汉英笔译基础、中国文化概要、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口译、专题口译。

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团队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也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同时汇聚了大批毕业于悉尼大学、杜伦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学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们具备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和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

注重全方位的英语语言技能及教育能力培养:

  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均衡发展,通过外教互动、模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除了英语语言基础课程外,还开设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师范特色课程,强调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责任感。

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教育实习、翻译实践、商务沟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与多家企业及中小学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培养:

  通过英美文学、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及国际文化节、多元文化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为成为全球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升学情况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升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约有10%左右的毕业生深入国内外多所高校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其中不乏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985、211高校及爱丁堡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同时,学院也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升学路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升学选择和机会。

就业情况

  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前景是广阔而多样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频繁,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的主要语言,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前景的分析:教育领域包含中小学英语教师、高校英语教师、培训机构英语教师。翻译领域包含笔译、口译、同声传译。文化传媒领域包含英语记者、英语编辑、英语主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专业学生在新兴领域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兴领域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

  截至2024年11月,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带领下,与外国语学院签订实践教学(就业实习)的校外优质校企合作基地达到15家,2024年新增三家,分别为成都机场假日酒店、成都树优教育、成都科闲教育,覆盖了英语(师范)、英语(翻译)方向和商务英语专业,可最多同时容纳700余名同学参与实习实践。

 

https://mp.weixin.qq.com/s/y6Sn-djMYLlw8wKFRRi99g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学院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蜀ICP备11012699号    学院办公室电话-61566357    院长、书记信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4 08:37:33